作者:唐一(富書主創團),來源:富書(ID:kolfrc),轉載請加微信fushulf 這些年,鼓吹早起的文章很多,隨手一翻:
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早起成為了邁向成功的必由之路,出現在各種成功清單之中。 生活有規律是值得鼓勵的,但我不覺得過分強調“早起”是一件合適的事情。 “早起”不等於“自律”,過分強調“早起”,並不一定讓你的事業邁向巔峯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比早起更重要的,其實是找準自己的“高效時間段”並加以利用。 早起不是萬能的 “早起”不是萬能的。最根本的原因是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息規律。 我有個朋友,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段是下午2點到晚上11點,她習慣上午做點簡單的工作,午覺後精神足夠了,開始工作,工作效率也很高。 但後來,她嘗試每天6點就起牀,整整兩個星期,結果每天都哈欠連連,工作效率直線下降,後來還直接病倒。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,人們在作息規律上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:百靈鳥型、貓頭鷹型。 百靈鳥型,一到晚上就犯困,所以往往睡得很早,早起對他們來説毫無困難,難的往往是熬夜; 貓頭鷹型,一到晚上就精神抖擻,習慣更晚入睡,早上喜歡賴牀。 調查發現,典型的晨型人約佔總人口的24.7%,典型的夜型人佔26.4%,而其餘的近半數的人都處於兩者之間,有些人更偏向於晨型,有些人則更偏向於夜型。 決定一個人是“百靈鳥”還是“貓頭鷹”,主要由到基因的影響(54%),其次才是成長環境、年齡等後天因素。 不同類型的人羣,所處的高峯時期並不一樣,在自己的高峯時期裏,我們往往有更活躍的思維、更準確的判斷力、更敏捷的反應。 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·津巴多曾在自己的書中提過一個實驗: 研究者招募了一羣11到14歲的青少年,從中挑選出40名最典型的百靈鳥和夜貓子型進行測試。 這40名青少年,被要求在他們一天的最佳時段和非最佳時段完成智力測驗,結果這些參與者在其偏好時段的智力測驗得分,比非偏好時段平均高出6分。 很多成功人士,都有早起的習慣,但這並不代表你也可以模仿。他們習慣早起,這是因為他們經過了長期的摸索,發現早起最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態。 所以,早起並不是萬能,並不適合所有人,假如你的身體不適合早起,卻硬要強迫自己早起,那最大的可能是你一整天都哈欠連連,提不起精神。 這麼一來,“早起”還是一個必須堅持的目標嗎? 鎖定“高效時間段” 才是高手的必備技能 請注意,我不是鼓吹大家不用早起、每天睡懶覺睡到什麼時候都可以,或者熬夜熬到兩三點。 我真正想做的,是破除大家對於“早起”的過度迷信,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—— 找準自己的高效時間段,並在這個時間段內最大限度完成自己的工作。 你當然可以早點起牀,但不要過度追求,如果發現早起影響到自己一天的工作,那就有點捨本逐末了。 我們不是為了早起而早起,而是為了爭取更多時間去工作、去學習,比別人多做一點事情,讓自己更接近成功。 早起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,為了達到我們的目的,其實有比“早起”更好的手段。 美國JotForm 創始人博恩·崔西就説:
他把這個時間段稱為“黃金時間”,這是一天中最有效率的一個時間段。 只要充分利用好你的黃金時間,你就可以提高你的效率,避免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被浪費。 前麥肯錫亞洲合夥人、全球諮詢總監中村誠一曾講過一個故事:
管理學上的“二八定律”,也能用在其中: 20%的高效率時間段,能幫助你完成一天中80%的事情。 你的財富藏在“黃金時間”裏 那麼問題來了,我們應該如何發現自己的“黃金時間”,並將其運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? 以下有三點方法: 第一, 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記錄、打分 作家 Yulia Yaganova 建議大家進行一項為期3周的實驗,在每小時結束時,用 1 到 10 的分值給自己的精力、注意力和動力打分。 這樣堅持3周,排除掉異常情況(比如失眠、生病),你就能知道自己的黃金時期,能把最重要、最困難的工作安排在這上面。 第二, 提前為自己的黃金時間段做好準備 知乎學習類大V白詩詩曾經分享過自己的例子,他發現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是三個時間段: 上午8到10點,下午2到5點,晚上6點30到10點,一共8個半小時。 為了這8個半小時,他會提前做好很多準備,比如中午會午睡;下午5點40哪怕不困也要眯一會;準備好巧克力、香蕉能補充能量的食物… 總而言之,他會提前做好準備,保證這最高效的幾個小時能夠被有效利用,而不是被白白浪費掉。 我有個前輩的做法也值得學習,他知道自己早上的工作效率最高,所以他每天早上總會提前15分鐘到公司,把早餐吃完、上完廁所、打好熱水,把所有瑣事都處理好。 上班時間一到,他就可以安然地坐在辦公桌前,高效地處理事情。 第三、排除不必要的干擾 或許有人會説,我也知道要在自己的黃金時間集中精神,但同事、老闆總是有事情找我,我的時間被切割得支離破碎,那怎麼辦? 最重要的一點是,你要樹立起規則,事先與同事和老闆溝通:這個時間段我的效率最高,必須集中精神完成最困難的工作,如果不是要緊的事情請稍後再找我。 只要你充分溝通,讓別人知道你的這個習慣,並且能一直堅持,別人也會尊重你的習慣,讓你有一個完整的工作時間。 另外,一旦開始工作,就要儘可能排除外界干擾,手機可以收起來,無需用到的頁面可以關掉,儘可能地保證自己在這段時間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。 可幹可不幹的事兒才有創造性 幹什麼都行的時間才是你的時間 到最後,我們簡單總結一下本文的要點:
請記住,不是早起讓你成功,而是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讓你成功。 一味打雞血的勤奮並沒有用,這只是背離了客觀規律的自我陶醉,浪費了時間和精力,卻沒能得到更好的結果。 對別人有效的“早起”法則,並不一定適合你,你只能參考但不能全抄,生搬硬套別人的生活方式,只是東施效顰,影響工作和生活,害的還是自己。 最重要的,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,儘可能地提高效率。 借用萬維鋼老師的一句話: 可幹可不幹的事兒才有創造性;幹什麼都行的時間才是你的時間。 富書君出新書啦 《好好生活》豆瓣8.8分 |
|